二、多選題:
9、下列哪項屬于直接退運貨物的范圍( )。
A、經海關審單、檢查,發(fā)現(xiàn)有走私違規(guī)嫌疑的
B、合同執(zhí)行期間國家貿易管制政策調整,收貨人無法補辦有關審批手續(xù),并能提供有關證明的
C、屬于錯發(fā)、誤卸貨物,能提供發(fā)貨人或者承運人書面證明文書的
D、收發(fā)貨人雙方協(xié)商一致同意退運,能夠提供雙方同意退運的書面證明文書的
標準答案:b, c, d
有走私違規(guī)嫌疑的,不能直接退運。
10、在貨物進境后、辦結海關放行手續(xù)前,特定情形下依法應當退運的,由海關責令當事人直接退運境外。上述特定情形包括( )
A.因國家貿易管理政策調整,收貨人無法提供相關證件的
B.進口國家禁止進口的貨物,經海關依法處理后的
C.違反國家檢驗檢疫政策法規(guī),經國家檢驗檢疫部門處理并且出具檢驗檢疫處理通知書的
D.未經許可擅自進口屬于限制進口的固體廢物用做原料,經海關依法處理后的
標準答案:b, c, d
11、原出口貨物因故退運進境時,若該批出口貨物已收匯、已核銷,其原發(fā)貨人在向海關申報入境時,應提供( )。
A、進口貨物報關單
B、原貨物出口時的出口報關單
C、進口許可證
D、加蓋有已核銷專用章的“外匯核銷單出口退稅專用聯(lián)”
標準答案:a, b, d
注意區(qū)分已收匯、核銷要提交的單據和未收匯銷要提交的單據,不一樣,參見教材193頁。不需要提供許可證。
12、關于進出境修理貨物,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進境維修貨物免繳納進口關稅和進口代征稅,但要向海關提供擔保,并接受海關后續(xù)監(jiān)管
B、進出境修理貨物免交驗許可證件
C、出境修理貨物進境時,在保修期內并由境外免費維修的,免征進口關稅和進口代征稅
D、出境修理貨物進境時,在保修期外的或在保修期內但境外維修收費的,按境外修理費和料件費審定完稅價格,計征進口關稅和進口代征稅
標準答案:a, b, c, d
13、一般退運進口貨物,如原出口貨物未收匯,則需提交的單證包括( )
A.原出口貨物報關單
B.出口商品退運已補稅證明
C.出口收匯核銷單
D.報關單退稅證明聯(lián)
標準答案:a, c, d
14、下列那類貨物不得聲明放棄( )
A.國家禁止進口的廢物
B.國家限制進口的廢物
C.對環(huán)境造成污染的貨物
D.監(jiān)控化學品
標準答案:a, b, c
15、貨物出境修理,在海關規(guī)定期限內運回境內時,海關按照( )審定完稅價格。
A.貨物價值
B.修理費
C.材料費
D.現(xiàn)存價值
標準答案:b, c
三、判斷題:
16、在我國,目前ATA單證冊的適用范圍僅限于展覽會、交易會會議及類似活動項下的貨物。
標準答案:正確
17、持ATA單證冊向海關申報進出境展覽品,不需要向海關提交進出口許可證,也不需要另外再提供擔保。
標準答案:正確
18、展覽會期間使用的含酒精的飲料、煙葉制品、燃料,海關對這些商品不征收關稅。
標準答案:錯誤
解析:展覽會期間使用的含酒精的飲料、煙葉制品、燃料不適用有關免稅的規(guī)定。
19、展覽會期間出售的小賣品,屬于一般進出口貨物范圍。
標準答案:正確
20、暫準進出境貨物在向海關申報進出境時,暫不繳納進出口稅費,但收發(fā)貨人須向海關擔保。
標準答案:正確
21、進境展覽品因毀壞而不能復運出境的,海關根據毀壞程度估價征稅;對于丟失或被竊的進境展覽品,海關按照進口同類貨物征收進口稅。
標準答案:正確
22、過境貨物自入境時起至出境時屬于海關監(jiān)管貨物,未經海關許可不得開拆、提取、交付、發(fā)運、調換、轉讓、更換標記或是移作它用,但允許在海關監(jiān)管下在邊境換裝運輸工具。
標準答案:正確
23、船舶或航空器裝載從一國境外啟運,經該國設立海關地點,不換裝運輸工具,繼續(xù)運往其他國家的貨物,稱為轉運貨物。
標準答案:錯誤
解析:本題的描述屬于通運貨物的概念。轉運貨物是從國境外啟運,在國境內設立海關的地點換裝另一運輸工具后,不經過該國境內陸路繼續(xù)運往其他國家的貨物。
24、對于過境、轉運和通運貨物,運輸工具負責人應當向進境地海關如實申報,并應當在規(guī)定期限內運輸出境。
標準答案:正確
解析:過境、轉運和通運貨物,運輸工具負責人應當向進境地海關如實申報,并應當在規(guī)定期限內運輸出境。
25、由于非不可抗力的原因造成的過境貨物在境內發(fā)生損毀或滅失的。經營人應當負責向進境地海關補辦進口納稅手續(xù)。
標準答案:錯誤
解析:由于非不可抗力的原因造成的過境貨物在境內發(fā)生損毀或滅失的,經營人應當負責向出境地海關補辦進口納稅手續(xù)。
相關內容:
點擊查看:2011年報關員考試模擬試題匯總
編輯推薦:
歡迎大家進入交流平臺相互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