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日本,,
眾所周知,日本人和中國南方人一樣,平時以米飯為主。但這些年來,日本人的人均消耗大米量一直在逐年減少:1962年時為118公斤,然而到了1998年時卻僅為65公斤,差不多只有一半了。在這背后,有非常深刻的“米飯族”和“面包族”消長現象。
日本人均大米消耗量之所以與年俱減,主要是因為吃面包(其中特別是早餐吃面包)者越來越多了。日本官方曾以全國各地共4000余人為對象,就“早餐常吃什么”為題作了調查。結果證實,一日三餐都吃米飯的占了59%,雖說仍占了多數,卻比10年前下降了18個百分點。而回答“早餐吃面包比吃米飯多”的占了29%,比起10年前上升了12個百分點。此外年齡愈小,冷落米飯者所占的比例愈高。實際,今日日本的米飯和面包之爭,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日本社會中隨處可見的傳統(tǒng)與新潮的沖突。至于在問及“為何更偏愛面包”時,回答說“上班前時間緊,吃面包省事方便”。
調查還顯示,在一二十歲的年輕人中,對米飯有誤解者也為數不少,高占55%的少女認定大米更易使人發(fā)胖。但營養(yǎng)學家們認為,只要吃米飯時細嚼慢咽,比起吃面食來其實更不易在體內形成脂肪
日本人冷落米飯的另一理由是,日本人以大米為主食的飲食內容本身就已發(fā)生了變化。這就是說,以往飯吃得多而菜吃得少,而如今菜的數量和品種都大大增加了。如:與30年前相比,日本人的年人均肉類消耗量增加了170%,乳制品增加了110%,由此大米的消耗量自然就大大減少了。
不過,從總體上來說,大米作為日本人主食的“地位”似乎仍不可動搖。在回答“晚餐常吃米飯還是面包”這一問題時,高占90%的回答是“常吃米飯”。尤其是在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中,一日三餐都吃米飯者占了壓倒多數。在回答“您對大米的看法”時,35歲以上的人占88%的認為“大米對人體健康不可缺少”,占79%的認為“大米稱得上是一種有利于保持營養(yǎng)平衡的主食”,占67%的認為“多吃米飯有助于美容”。正因為大米在很多日本人的“飲食觀念”中仍占有“崇高”地位,故在全家團聚又耗時較長的晚餐上,仍然比面包更受青睞。
有趣的是,據糧食部門所作的另一項調查,喜吃米飯的孩子往往更懂禮貌,進餐時與家人的對話也往往更多。這是因為,日本人普遍遵守一種類似茶道的“飯道”,即吃飯前說一聲“我開始吃了”,吃完了再說一聲“我吃飽了”。椐對1000余名小學生的調查,每天的飯前、飯后都不忘說這些話的孩子中,“米飯族”占了絕大多數,相反不常說這些話的孩子中,“面包族”則占了絕大多數,此外進餐時幾乎不跟家人對話的孩子也以“面包族”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