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土地登記代理人考生你們好,為了更好的應對 土地登記代理人考試,小編精心準備了土地登記代理人輔導資料供您參閱學習,助您的考試馬到成功。
民法基本原則的概念:指貫穿于整個民事立法,對各項民事制度和全部民事法規(guī)起統帥和指導作用的基本原則。
民法的基本原則,效力貫穿民法始終,體現了民法的基本價值,集中反映了民事立法的目的和方針,對各項民法制度和民法規(guī)范起統帥和指導作用,是民事立法、執(zhí)法、守法及研究民法的總的指導思想。
民法基本原則的意義:
1.民法的基本原則是民事立法的指導方針。民法的基本原則,蘊含著民法調控社會生活所欲實現的目標,所欲達致的理想,是我國民法所調整的社會關系本質特征的集中反映,集中體現了民法區(qū)別于其他法律,尤其是行政法和經濟法的特征。它貫穿于整個民事立法,確定了民事立法的基本價值取向,是制定具體民法制度和規(guī)范的基礎。同時,它還是解釋民法規(guī)范的準則。
2.民法的基本原則是民事主體進行民事活動的基本準則。同時也是法院審理案件的審判準則。民事主體所進行的各項民事活動,不僅要遵循具體的民法規(guī)范,還要遵循民法的基本原則。在現行法上對于民事主體的民事活動欠缺相應的民法規(guī)范進行調整時,民事主體應依民法基本原則的要求進行民事活動。
3.民法的基本原則是法院解釋法律、補充法律漏洞的基本依據。民法的基本原則是法院對民事法律、法規(guī)進行解釋的基本依據。法院在審理民事案件時,須對所應適用的法律條文進行解釋,以闡明法律規(guī)范的含義,確定特定法律規(guī)范的構成要件和法律效果。法院在對法律條文進行解釋時,如有兩種相反的含義,應采用其中符合民法基本原則的含義。無論采用何種解釋方法,其解釋結果均不能違反民法基本原則。如果法院在審理案件時,在現行法上未能獲得據以做出裁判的依據,這就表明在現行法上存在法律漏洞。此時,法院應依據民法的基本原則來進行法律漏洞的補充。
4.民法的基本原則,是發(fā)展民事學說的基礎。學者在對民法進行解釋、研究時,應以民法的基本原則作為出發(fā)點,無論何種學說,違背了民法的基本原則,就不是妥當的學說。
下面我們具體來介紹民法中的各個原則
第一節(jié) 平等原則
所謂平等原則,也稱為法律地位平等原則。我國《民法通則》第3條明文規(guī)定:當事人在民事活動中的地位平等。平等原則集中反映了民事法律關系的本質特征,是民事法律關系區(qū)別于其他法律關系的主要標志,它是指民事主體享有獨立、平等的法律人格,其中平等以獨立為前提,獨立以平等為歸宿。在具體的民事法律關系中,民事主體互不隸屬,各自能獨立地表達自己的意志,其合法權益平等地受到法律的保護。平等原則是市場經濟的本質特征和內在要求在民法上的具體體現,是民法最基礎、最根本的一項原則。
具體內容:
1、 公民的民事權利能力一律平等。任何公民都平等地享有民事權利能力,而不論其在民族、年齡、性別、文化程度、宗教信仰、經濟實力等方面是否存在差異,也不論其政治地位的高低、精神的健全與否、是否有識別能力。
2、 不同的民事主體參加同一民事關系,適用同一法律,具有平等地位。
3、 民事權利平等的受法律保護。任何公民、法人的民事權益受到侵犯時,都可以依法實行自力救濟或者公力救濟,要求他人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同樣,任何民事主體侵犯了他人的權利,都應當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
第二節(jié) 自愿原則
自愿原則,是指法律確認民事主體得自由地基于其意志去進行民事活動的基本準則。我國《民法通則》第4條規(guī)定,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自愿原則。自愿原則的存在和實現,以平等原則的存在和實現為前提。只有在地位獨立、平等的基礎上,才能保障當事人從事民事活動時的意志自由。自愿原則同樣也是市場經濟對法律所提出的要求。在市場上,準入的當事人被假定為自身利益的最佳判斷者,因此,民事主體自愿進行的各項自由選擇,應當受到法律的保障,并排除國家和他人的非法干預。自愿原則的核心是合同自由原則。雖然有商品經濟就有合同自由的觀念,但合同自由作為一項法律原則卻是遲至近代民法才得以確立。當然,合同自由從來都不是絕對的、無限制的自由。在某種意義上,一部合同自由的歷史,就是合同如何受到限制,經由醇化,從而促進實踐合同正義的記錄。我國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強調社會公平,注重社會公德,維護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對合同的自由有諸多限制。例如在我國的郵政、電信、供用電、水、氣、熱力、交通運輸、醫(yī)療等領域所存在的強制締約,在保險、運輸等許多領域盛行的定式合同,都是對合同自由的限制。
具體含義:
1、 當事人有依法進行某種活動或者不進行某種活動的自由,他人無權干涉。
2、 當事人有選擇行為相對人、行為內容與行為方式的自由,他人不得干涉。
3、 當事人有權約定糾紛的解決條款。
第三節(jié)公平原則
公平原則是指民事主體應依據社會公認的公平觀念從事民事活動,以維持當事人之間的利益均衡。同時,也是衡量當事人利益關系的判斷標準。我國《民法通則》第4條規(guī)定,民事活動應當遵循公平的原則。公平原則是進步和正義的道德觀在法律上的體現。它對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和國家處理民事糾紛起著指導作用,特別是在立法尚不健全的領域賦予審判機關一定的自由裁量權,對于彌補法律規(guī)定的不足和糾正貫徹自愿原則過程中可能出現的一些弊端,有著重要意義。公平原則在民法上主要是針對當事人間的合同關系提出的要求,它具體化為合同法上的基本原則就是合同正義原則。即要求維系合同雙方當事人之間的利益均衡。作為自愿原則的有益補充,公平原則在市場交易中,為誠實信用原則和顯失公平規(guī)則樹立了判斷的基準。公平要求主要體現在民事活動的動機、民事活動的結果和民事審判的結果上。
具體內容:
1、 民事主體在權利的享有和義務的承擔上要公平合理,不能顯示公平。
2、 民事主體合理承擔民事責任,在通常狀況下適用過錯責任原則,責任與過錯的程度相適應;雙方對造成損失都沒有過錯
的,按照公平責任原則合理分擔損失。
3、 司法機關在處理民事糾紛時,應該考慮公平原則,使裁判既符合法律規(guī)定,又公平合理;特別在缺乏具體法律規(guī)定的情況下,裁判者更應當本著公平和正義的觀念進行妥當的自由裁量。
第四節(jié) 等價有償原則
《民法通則》第四條規(guī)定,民事活動應當遵循等價有償的原則。所謂等價有償原則,是指民事主體在從事民事活動中,除法律另有規(guī)定或者當事人另有約定以外,應當按照價值規(guī)律的要求,取得他人財產利益或者得到他人勞務,均應當向對方支付相應的代價。這一原則是平等原則在經濟利益上的反映,是價值規(guī)律在民法上的集中體現,主要適用于財產關系。這一原則的具體要求是:
1、民事主體從其他民事主體處取得利益,除法律規(guī)定或者當事人約定以外,均應當支付一定的代價。
2、雙方的利益和負擔應當大體相當,即等價。當然,等價不是絕對的相等,而只是說,不應當顯失公平。
3、民事主體的權益受到損害,致害方應當給予相當的補償。
第五節(jié) 誠實信用原則
《民法通則》第四條規(guī)定,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誠實信用的原則。所謂誠實信用原則,又稱誠信原則,是指民事主體參加民事活動,行使權利和履行義務,都應當誠實守信,以善意的方式履行義務,不得濫用權力去規(guī)避法律或合同規(guī)定的義務,同時,誠信原則還要求維持當事人之間的利益以及當事人利益與社會利益之間的平衡。在大陸法系各國,它幾乎是民法中惟一的基本原則,號稱“帝王條款”。誠實信用原則的基本內容有:
(1)任何民事主體要對他人講究信譽,恪守諾言,誠實不欺,依照善意的方式行使權利和履行義務。
(2)任何人應當充分尊重他人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不得惡意加害于他人。也就是說誠信原則要求平衡當事人之間的各種利益沖突和矛盾。
第六節(jié) 公序良俗原則
《民法通則》第七條規(guī)定,民事活動應當尊重社會公德,不得損害社會公共利益。公共秩序者,國家社會之一般的利益也;善良風俗者,國民之一般的道德觀念也。有此可見,公序良俗就等于社會公共利益和社會公德。所謂社會公共利益,是指與社會或社會成員共同有關的利益。所謂社會公德,是指在一定社會中占有統治地位的道德,它依靠社會輿論、信念、習慣和教育等方法來維持。
第七節(jié) 禁止權利濫用原則
《民法通則》第五條規(guī)定:“公民、法人的合法的民事權益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侵犯。”所謂禁止權利濫用原則,指一切民事權利的行使,均不得超過其正當界限,否則即構成權利的濫用,應當承擔責任。權利的行使,原則上應當依照權利人的自由意思,不受他人干涉。但是,任何權利的行使都應當有一定程度和范圍。如果權利的行使完全無視他人和社會利益,則違反了權利存在的宗旨。禁止權利濫用原則是誠信原則的當然內容。
這一原則具體表現為兩個方面:
(1)公民、法人可以充分自主地行使自己的各項民事權利,實現并享受自己的利益,同時不得侵犯其他民事主體的合法利益。
(2)公民、法人的民事權益受到侵犯,依法可以進行自力救濟或者公力救濟。
例題2、甲知其新房屋南面鄰地將建一高層樓房,佯裝不知道,將房屋售于乙。半年后,南面高樓建成,乙的房屋受不到陽光照射。此例中,甲違反了民法的哪一項原則?()
A、平等原則
B、自愿原則
C、公平原則
D、城市信用原則
分析:甲知道其房屋南面鄰地將建一高層樓房,佯裝不知道,存在不履行本應告知而未告知的義務,故違反誠實信用原則,而非其他原則。
例題3、下列現象中,違反民法平等原則的是:()
A、 甲公民(年滿25周歲)可以結婚,而乙公民(13周歲)不能結婚。
B、 甲公司(經登記為綜合證券公司)可以從事證券業(yè)務,而乙公司(登記為房地產公司)則不可以從事證券業(yè)務。
C、 國家稅務機關可以在征收法律關系中使用強制措施,無視納稅人的意志而依法征稅。
D、 某市合同管理干部認為,在本市建筑工程的招投標中,市委領導的親戚具有優(yōu)先訂立合同的權利。
分析:本題涉及對民法平等原則的理解問題。根據民法通則第三條的規(guī)定,當事人在民事活動中地位平等。具體內容主要是指自然人民事權利能力平等,當事人在法律關系中法律地位平等,民事主體受法律保護地位平等。本題選項A中,乙公民(13周歲)不能結婚是法律對自然人行為能力的規(guī)定,非權利能力的規(guī)定。選項B中,乙公司(登記為房地產公司)則不可以從事證券業(yè)務的道理同A選項是一樣的,是屬于法人的行為能力的限制,而非權利能力的限制。選項C 中的稅收關系不是民事法律關系,屬于行政關系中的一種,故不受民法調整,也不存在民法原則適用的問題。故只能選D。不管你是誰,訂立合同的權利都是一樣的,不能因為他是領導而有所不同。
相關文章:
編輯推薦:
(責任編輯:中大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