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積極穩(wěn)妥推進城鎮(zhèn)化,著力提高城鎮(zhèn)化質量,“把有序推進農業(yè)轉移人口市民化作為重要任務抓實抓好”。這表明我國城鎮(zhèn)化發(fā)展目標定位更具“人本”要義。
多年來,一些城市在推進城鎮(zhèn)化過程中往往過于突出速度而忽視質量,如城市建設盲目攤大餅,許多失地農民并未從城鎮(zhèn)化過程中分享到應得的“紅利”等。
通過一些媒體調查發(fā)現(xiàn),當前除了土地補償標準偏低外,一些失地農民還陷入了身份的尷尬:說是市民,但保障水平卻比城市人低;說是農民,卻沒有了土地。正如一些“被市民”的農民所說,他們的生活是“種糧無地、上班無崗、保障無份”。在遼寧某市,甚至一些失地農民上樓多年,補償的房子還辦不下來房產證。正因如此,各地出現(xiàn)了一些“城中村”,社會管理也成了老大難。
農民變貧民,決不是城鎮(zhèn)化發(fā)展的初衷。為城市建設獻出世代所系土地的農民,應最大限度保障他們的利益,用城市化的成果更好地反哺他們。做到這一點,就要將“農民變市民”工作抓實抓好,否則城鎮(zhèn)化質量的高低也無從衡量。
在實際工作中,做好農業(yè)轉移人口市民化,需要決策者從思想意識上,牢牢樹立“以人為本,一視同仁”的觀念,不打折扣地踐行;需要舍得拿出真金白銀,給失地農民辦實事。許多地方在推進城鎮(zhèn)化過程中,還對“農民變市民”做了大量探索。例如,農民折地入股,年年都可以得到土地帶來的紅利等,這些舉措都能很好地解決失地農民的收入問題。
把有序推進農業(yè)轉移人口市民化作為重要任務抓實抓好,關系到城鎮(zhèn)化質量的百年大計,也事關民心向背。中央強調,必須堅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必須全面深化改革,堅決破除一切妨礙科學發(fā)展的思想觀念和體制機制障礙。這些要求不能停留在紙面上說說而已,對于各級黨委政府,每當新征一畝農用地的時候,都應該倍加珍惜,都應問一問:土地背后的農民,城市做好迎接他們的準備了嗎?
編輯推薦:
2013年江蘇省公務員考試報名時間
2013年江蘇省公務員考試公共基礎知識復習篇
中大網校全新推出考試應用平臺>>
在線模場|章節(jié)練習|資訊訂閱|免費課程|你問我答|每日一練
如果有什么不懂,歡迎進入公務員考試討論小組,這里有專門老師為大家答疑
(責任編輯:中大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