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選自《孟子》
舜發(fā)于畎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于市。
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是人 一作:斯人)
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譯文】
舜在田間種地被任用;傅說從筑墻工作中被舉用;膠鬲從販賣魚鹽的工作中被舉薦;管夷吾從獄官手里獲釋,被錄用為相;孫叔敖隱居濱海被舉用;百里奚從市集中被舉用。
所以上天將要下達重大的使命在這樣的人身上,一定要先使他的內(nèi)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勞累,使他經(jīng)受饑餓(之苦),使他受到貧困(之苦),使他做事不順,用這些方法使他的內(nèi)心驚動,使他的性格堅強起來,增加他(原本)不具備的才能。
人常常犯錯誤,這樣以后才會改正;心意困惑,思慮堵塞,然后才能奮發(fā);(心緒)顯露在臉色上,表達在聲音中,然后才能被人了解。(一個國家內(nèi))如果沒有執(zhí)法的大臣和輔佐君主的賢士,國外沒有與之相抗衡的國家和外患的侵擾,這樣的國家常常會滅亡。 這樣以后可以知道,憂慮患害使人發(fā)展,安逸享樂使人滅亡。
【注釋】
(1)也:語氣助詞,用在前半句末,表示停頓,后半句將加以申說。
(2)苦其心志:使其思想痛苦。心志,思想。 志:意志,感情
(3)勞其筋骨:使他的筋骨(身體)勞累。
(4)餓其體膚:意思是使他經(jīng)受饑餓之苦(以致肌膚消瘦)。
(5)空乏:資財缺乏,即貧困。
(6)他的所不具備的能力。曾,通“增”,增加。所不能,指原先所不具備的能力。曾益:增加。使性格堅韌
(10)恒過:常常犯錯誤。恒,常。過,原意為過失,錯失,此處名詞活用作動詞,是犯過錯的意思。
(11)然后:這樣以后。
(12)困于心:內(nèi)心困苦。困,被難住。于,在。
(13)衡于慮:思慮阻塞。衡,通“橫”,梗塞,不順。 慮:思緒。
(14)而后作:然后才能奮起。作:奮起,指有所作為。
(15)征于色:表現(xiàn)于臉色。意思是憔悴枯槁,顯露在臉色上。征,征驗(顯露,表現(xiàn))。色,臉色、神色。
(16)發(fā)于聲:表現(xiàn)在聲音上。意思是吟詠嘆息之氣發(fā)于聲音。 發(fā):表現(xiàn)。聲:聲音。
(17)而后喻:(看到他的臉色,聽到他的聲音)然后人們才了解他。喻,明白,了解。
(18)入則無法家拂(通“弼”)士:在國內(nèi)如果沒有堅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輔佐君王的賢士。入:里面,此指在國內(nèi)。則:如果。法家,守法度的大臣,.拂士:輔佐君王的賢士。拂(bì),通“弼”,輔佐。
(19)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在國外如果沒有敵對的國家和外來的憂患。出:在外面,指在國外。敵國,勢力、地位相等的國家。
(20)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這樣之后才知道因有憂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樂而衰亡。生于憂患:憂慮禍患使人(或國家)生存發(fā)展。死于安樂:安逸享樂使人(或國家)走向滅亡。
(21)畎畝:田間,田地。
(22)動心:使心驚動。
(責任編輯:g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