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網校為了幫助廣大考生更好的復習2011年公務員考試課程,特別編輯匯總了有關于公務員考試的相關內容,以供廣大考友參考借鑒,祝大家考試順利!
參考答案
第一部分 客觀題
一、單項選擇題
1.B 2.D 3.B 4.C 5.D 6.C 7.A 8.C 9.D 10.D 11.C 12.C 13.C 14.C 15.C 16.B 17.A 18.C 19.D 20.A 21.D 22.A 23.A 24.C
25.D 26.A
二、多項選擇題
1.ABCD 2.BCD 3.AD 4.AB 5.AB 6.ACD 7.ABCD 8.AC 9.ABCD 10.AB 11.ABCD 12.AC 13.BC 14.ABD 15.ABC 16.ABD 17.ABC 18.ABD
19.ABC 20.CD 21.ABCD 22.ABC 23.ABCD 24.BCD
三、判斷正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第二部分 主觀題
四、案例分析題
1.①洪某的行為與被害人被溺死有因果關系。刑法上的因果關系是指,只有當具有結果發(fā)生的實在可能性的某一現(xiàn)象已經合乎規(guī)律地引起某一結果的發(fā)生時,才能確定某一現(xiàn)象與所發(fā)生的結果之間具有因果關系。本案洪某趕牛入水,與騎在牛背上的女孩落水,有直接的必然的聯(lián)系。這是因為,迫使女孩騎牛入水,就存在著發(fā)生女孩落水的實在可能性。在牛人深水的條件一出現(xiàn),女孩落水被溺死的危害結果便發(fā)生了。因此,洪的行為與被害人落水被溺死有刑法上的因果關系。②洪某趕牛人塘是故意的,但對女孩落水是沒有料到的,并且應當預見但沒有預見到女孩落水后溺死,以至發(fā)現(xiàn)女孩沉沒,才急忙下水營救未果。這種應當預見自己的行為可能發(fā)生危害結果,因為疏忽大意而沒有預見的心理態(tài)度,就是疏忽大意的過失。③根據題意洪某1972年10月出生,案發(fā)時(1987年8月31日)不滿16歲。根據刑法第14條的規(guī)定,除了犯殺人、重傷、搶劫、放火、慣竊罪或其他嚴重破壞秩序罪外,不滿16歲不應負刑事責任。本案洪某不屬于故意殺人,非嚴重的犯罪,故不應追究其刑事責任。
2.本案被告人的行為構成失職致使在押人員脫逃罪。所謂失職致使在押人員脫逃罪是指司法工作人員嚴重不負責任,玩忽職守,致使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罪犯脫逃,造成嚴重后果的行為。其構成特征是:
①本罪的主體為特殊主體,即司法工作人員,而且主要是指負有監(jiān)管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罪犯職責的人員。本案被告人王某身為公家分局看守所的看守員,符合本罪的犯罪主體要件。②本罪在主觀方面是過失,即應該預見自己不負責任、玩忽職守行為可能發(fā)生在押人員的脫逃,造成嚴重后果,因疏忽大意而沒有預見或者已經預見卻輕信能夠避免,以致發(fā)生在押人員脫逃,造成嚴重后果。本案被告人王某對造成18名在押人員脫逃所持的心理態(tài)度即過失,即他不希望造成被押人員脫逃的結果,卻因疏忽大意而沒有預見。③在客觀方面表現(xiàn)為由于嚴重不負責任的玩忽職守行為,致使在押人員實際脫逃,造成嚴重后果。本案被告人在值班時違反公安人員執(zhí)行任務時嚴禁飲酒的規(guī)定,放棄職守,造成18名在押人員潛逃的嚴重后果,符合本罪所要求的客觀要件。綜上所述,被告人王某的行為完全符合新刑法第400條第2款所規(guī)定的失職致使在押人員脫逃罪的構成要件,應以失職致使在押人員脫逃罪定罪處罰。另外需要說明的是,被告人王某的行為同時觸犯刑法第397條所規(guī)定的玩忽職守罪的構成條件,但是我們不能對這種犯罪行為再以玩忽職守罪定罪處罰。因為玩忽職守罪和失職致使在押人員脫逃罪兩者是一般與特殊的關系。失職致使在押人員脫逃罪是玩忽職守罪的特別規(guī)定。根據刑法第397條“本法另有規(guī)定的,依照規(guī)定”的規(guī)定,對被告人王某的行為只能定失職致使在押人員脫逃罪。
五、公文改錯
①標題錯誤;②多頭主送錯誤;③“前年”說法不當;④“國發(fā)(1986)104號”不規(guī)范;⑤“請即批轉……”語氣不當;⑥附件應列出序號⑦不得夾帶其他請示事項;⑧每個作者應占一行
六、論述題
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區(qū)分,是矛盾特殊性的重要表現(xiàn),屬于矛盾發(fā)展不平衡性的問題。在有許多矛盾的情況下,各種矛盾的地位和作用不同,其中必有一個主要矛盾,其他為非主要矛盾。主要矛盾是在矛盾體系中居支配地位、對事物發(fā)展過程起決定作用的矛盾。只有主要矛盾解決了,其他矛盾才可能解決。非主要矛盾是處于被支配地位、對事物的發(fā)展過程不起決定性作用的矛盾,但對主要矛盾的解決有影響作用。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是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并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我國社會主義社會處于初級階段,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生活各方面都存在著種種矛盾。階級矛盾由于國際國內因素還將在一定范圍內長期存在,但社會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這個主要矛盾貫穿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整個過程和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這就決定了我們必須把經濟建設作為全黨全國工作的中心,各項工作都要服從和服務于這個中心。只有牢牢抓住這個主要矛盾和工作中心,才能清醒地觀察和把握社會矛盾的全局,有效地促進各種社會矛盾的解決。發(fā)展是硬道理,中國解決所有問題的關鍵在于依靠自己的發(fā)展。
相關文章:
推薦:
更多2011年公務員考試信息請訂閱 免費短信服務平臺
(責任編輯:中大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