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時:45分鐘 滿分:46分)
一、名句名篇默寫(6分)
1.補寫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山原曠其盈視,________________。(王勃《滕王閣序》)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李清照《聲聲慢》)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為惑也,終不解矣。(韓愈《師說》)
(4)______________________,渚清沙白鳥飛回。(杜甫《登高》)
(5)幾處早鶯爭暖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6)水何澹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曹操《觀滄海》)
答案 (1)川澤紆其駭矚 (2)滿地黃花堆積 (3)惑而不從師 (4)風急天高猿嘯哀 (5)誰家新燕啄春泥 (6)山島竦峙
二、語言文字運用(16分)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題目。(2分)
繪就清麗脫俗作品的白石先生想必不會想到,自己生前選定并購買的安息之地,在去世半個多世紀的歲月里會如此命途多________(chuǎn):墓碑遭到人為破壞,住宅樓建設擠占墓地面積,森森柏樹林砍伐迨盡,墓地遍布垃圾甚至成為有些人內急方便之所……
(1)根據括號內的拼音填寫正確的漢字。(1分)
(2)文中有一個錯別字,請指出并加以改正。(1分)
答:答案 (1)舛 (2)“迨”改為“殆”
解析 (1)“命途多舛”指命運坎坷。該詞在課本中出現過,考生應準確書寫,避免出錯。(2)“迨”和“殆”是音同形似字,區(qū)別時主要看其部首。“殆盡”是一個詞,即差不多完了。
3.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題目。(2分)
當前的一些干部,他們口頭上面子上喊著學雷鋒,但是背地里卻一直在學文強。他們自我標榜為人民服務,a.________,死而后已,但實際上他們財產不敢公示,政務不敢公開,子女移居海外,腦子想的更多的是政績、面子、利益,而b.________老百姓的微小需求卻充耳不聞,置之不理。
①在a處填入一個恰當的成語。
?、谠赽處填上一個恰當的詞語。
答案?、倬瞎M瘁 ②對于
4.下面這張海報有多處錯誤,請按其后的要求回答問題。(5分)
?!?/p>
西安市第28屆中學生“希望獎”影評征文活動即將拉開帷幕,為進一步增強同學們的電影欣賞和電影評論水平,鼓勵大家積極參賽,學生會文藝部特邀請我省著名文學評論家李星先生赴我校作題為《電影藝術欣賞與評論》的報告。報告時間為12月16日下午4點。歡迎各年級同學屆時光臨。
校學生會
×年×月×日
(1)用字不準確的是“________________”,用詞不得體的是“________________”。
(2)修改有語病的一處:。
(3)改正標點符號使用不當的一處:。
(4)應補充的一項內容是:。
答案 (1)赴 光臨 (2)“增強”改為“提高” (3)書名號改為引號 (4)報告的地點
解析 (1)“赴”是“去、前往某處”之意,此處應改為“來”;“光臨”是敬辭,稱賓客來到。(2)“增強”和“水平”搭配不當。(3)報告的名稱一般使用引號,而不是書名號。(4)海報的作用是讓看到海報的同學了解活動的大致內容以及活動的時間、地點等,以便前往參加。而本海報缺少報告的地點,故應予以補充。
5.閱讀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題目。(7分)
杭州某校高二的一堂選修課上,老師與學生打開微信,上課時師生刷微信進行討論交流。
把微信帶進課堂,家長們是怎么看的?記者做了一個小調查,意外發(fā)現,不少家長覺得是件好事。有的家長說,網絡容易讓人放松,有的父母就利用學校微信群,來和老師交流,甚至和自己的孩子溝通。也有家長質疑:“青春期的孩子需要更多地與人直接交往,現在學生在家的大部分時間已經花在電腦、手機上了。如果課堂上老師還以信息化手段為主,會不會讓孩子變得只會用信息化手段進行交流?”
你對把微信帶進課堂有何看法?請簡要闡述。(要求:表達簡明連貫,言之成理。150字左右。)
答:答案 (示例一)微信進課堂不錯。微信是一種新型的即時移動通訊工具。老師能夠與時俱進,在教學上進行大膽嘗試和創(chuàng)新,應該肯定。在微信環(huán)境下,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是放松的,這有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微信上,學生是快樂、積極地參與討論,即使不善言辭的學生也可以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大家都有平等的交流機會。所以我贊成微信進課堂。
(示例二)微信進課堂不妥。在課堂上,師生本來就可以自由地進行交流,沒有必要再借助微信。課堂上使用微信,可能會因為信息量太多而淹沒真正有效的信息。學生課余已經花很多時間在信息產品上了,如果老師在課堂上還使用微信,就會減少面對面的交流機會,不利于學生的人際直接交往。所以我不贊成微信進課堂。(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解析 本題引導學生關注社會,關注生活,對于學生的價值觀具有導向作用。在解答時,首先要明確自己的觀點。材料中不同人的不同觀點都有其合理部分,可以辯證看待,要盡量思考這種現象背后的深層原因,讓自己的答案顯得更加深刻。
(責任編輯:liushengbao)